郧西县土门镇破解汉江水产种苗山区养殖技术领跑渔业发展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翘嘴鲌饲料

郧西县土门镇破解汉江水产种苗山区养殖技术领跑渔业发展

2024-01-09 03:43:42 翘嘴鲌饲料

  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流经十堰216公里。禁渔后,生活在汉江中的野生翘嘴鲌退出了百姓餐桌。但全市日渐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又孕育了新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

  郧西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质优良,发展生态渔业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该县把生态渔业作为农业六大产业链之一,成立工作专班、引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强力推进。目前,已形成以土门镇、六郎乡、河夹镇、城关镇等为代表的“生态渔镇”,其中土门镇最为典型。

  “经过2年多的努力,土门镇建成鄂西北顶级规模的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在鱼类种苗繁育技术上实现突破。”土门镇党委书记柯尊伟介绍,有了水产种业做支撑,郧西县渔业生产可借助禁渔之机,跃升成为地方农业的主导产业。

  “目前,我市城区每年需从省内调运水产品20000吨左右,不论是从外地市场还是本地市场来看,我市优质水产品市场都有巨大空间,而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就更大了。”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郧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开动脑筋,在引导渔民转产上岸上下功夫、在发展生态渔业上做文章。以土门镇为例,该镇设施渔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仅仅用了3年时间。

  上月21日,记者在土门镇上坪村看到,19个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池已经建成。走进养殖基地,塑料大棚下,直径20米、深4.5米的大鱼池引人注目,管理人员朝鱼池撒下两瓢饲料,料下鱼跃,水面上立刻泛起涟漪。

  “土门镇生态渔业起步虽晚,但产业规模、产品质量、智慧管理等方面,能够说是后来居上。”柯尊伟介绍,2023年全县预计发展设施渔业17万立方米,其中土门镇达3万立方米,增量位居全县第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各级政策的支持。

  我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关于加快陆基设施渔业发展的实施建议》,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共同为设施渔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近两年共争取设施渔业补助资金1950万元。与此同时,郧西县委县政府以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奖补资金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设施渔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生态渔业在郧西已经全面铺开。据该县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3年,全县共有17个乡镇(场)通过大水面增殖、池塘养殖等方式,生产水产品2200吨,产值1.8亿元,产量同比增长21.55%、产值同比增长71.43%。

  土门镇境内的土门水库上游,山大林密、崖耸谷深,人类活动少,造就了一库无污染、水量足的自然好水。

  一水两用、一举两得。“土门水库发电时的下泄流量,我们没浪费。”柯尊伟说,“我们把这些水引到上坪村的生态鱼养殖基地,让池塘里的‘静水’变成新鲜‘活水’,为养好生态鱼提供了基础条件。”

  记者走进养殖基地看到,这里一个鱼池大约1000立方米,最多可投放5万尾鱼苗。养殖密度之大,令记者感到震惊。水质如何保障?鱼的肉质如何保障?记者也有些疑惑。

  “郧西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所以我们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废污水处理问题。”郧西县金钱湖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水产技术专家邓志松介绍说,每个生态池的底部都是锥形的,能够最终靠离心力的作用,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废弃物经吸污泵排出圈养桶,经过沉淀分离、收集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废水进入处理池,经过处理后流进生态湿地进一步进行净化,最终实现零污染排放。

  要想鱼肉鲜,还得多游泳。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鱼池里都配有增氧机、微滤机。“鱼池设计很讲究,池内水流的速度为鱼游动速度的1.5倍,鱼跟着氧气运动,养出来的鱼可实现自然‘瘦身’30%,这种‘瘦身鱼’肉质爽滑、无泥腥味,深受市场青睐。”邓志松介绍。

  为了延长产业链,土门镇在养殖基地周边规划了科普馆、农家乐、民宿等业态。项目全部建成后,上坪村将成为集休闲观光、鱼类科普、鲜鱼品鉴为一体的“陆上渔村”。

  “种子是农业‘芯片’,鱼苗是渔业基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郧西县招才大使黄永涛说,发展生态渔业,必须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繁育生产基地。

  在郧西县委县政府印发的《郧西县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实施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将高效流水设施生态渔业模式及鱼苗孵化场建设等优先纳入项目库予以重点支持。

  有了政策支持,郧西县金钱湖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0万元,在土门镇家竹村修建亲本鱼培育网箱、循环蓄水池、孵化车间,建立以黄永涛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专家工作站,打造成为鄂西北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

  “现在基地8斤以上的翘嘴鲌种鱼超过1000条,雌雄比例为3∶1。这些种鱼能够使用人工授精法授精,可年产种苗10亿尾以上。”邓志松介绍说。

  在翘嘴鲌亲本鱼暂养池旁,邓志松一边观察记录水温、水流、水体溶氧情况,一边补充道:“将亲本鱼的受精卵收集到专业‘孵化池’,一周左右会孵出小鱼,小鱼能在水中平行游动后,再转移到鱼苗池中培育。往后经过15至30天的培育就成为夏花,但要天天投喂豆浆和肥水,为鱼苗提供饵料,保证鱼宝宝健康成长。”

  记者了解到,以往郧西所需鱼苗大都从南阳、随州、丹江口、洪湖等地调运,在运送过程中,鱼苗易发生缺氧和受伤等。外地调苗,不仅成本高、风险大,而且鱼苗的质量也很难保障。如今,家竹村这一个基地的翘嘴鲌鱼苗,就能够完全满足全县需要。

  从成功实现首批翘嘴鲌鱼苗自繁自育,到组织生产鲢鳙、鲤鲫等常规鱼苗,再到驯化饲料鳜鱼……眼下,种苗繁育基地的试验仍在继续,一项项繁育技术难题正在被攻克。有了育种技术的加持,未来,郧西县生态渔业必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记者 肖邦明 姜琨 特约记者 邹景根)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