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黄颡鱼饲养技能(一)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高密度黄颡鱼饲养技能(一)

2023-12-01 16:19:33 产品中心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叫黄骨鱼、黄公灵、黄牯头、湖北利川区域叫黄角丁、黄辣丁、黄腊丁、黄骨聪、昂公鱼、葛格燕、黄骨鱼、黄丫头、黄鸭叫、黄沙古、翁公鱼、钢针、戈艾、吱戈艾、黄刺公、疙阿、疙阿丁、嘎牙子、黄蜂鱼、昂刺鱼、黄牛、黄鳍鱼、三枪鱼、黄刺骨、黄牙鲠、王牙、黄嘎牙、刺疙疤鱼、刺黄股、黄蛟、汪丫鱼、毛泥鳅、弯丫、昂刺、锥子等,广布于我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日子,昼伏夜出。体长123-143mm,杂食,主食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等。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维护子孙的习性。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寻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含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时节改变而有所差异,在春夏时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冰冷时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逐渐削减。标准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不一样,体长2~4cm,首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别,首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越8cm以上个别,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

  长到体长56mm,体重5.7g。2龄鱼可长到体长98.3mm,体重20.6g。3龄鱼可长到135.5mm,体重36.1g。4龄鱼可长到160.1mm,体重58.2g。5龄鱼可长到177.7mm,体重81.3g。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2龄鱼成长较快,今后成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mm。

  黄颡鱼2~4冬龄达性老练(约3龄以上),最小老练个别,雌鱼为11.7cm,雄鱼为14.8cm。达性老练的雄鱼在肛门后边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在南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端产卵,是产卵较晚的鱼类之一。要求水温在20~30℃。产卵活动于夜间进行,当气候由晴转为阴雨,即可产卵。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维护子孙的习性。产卵时亲鱼挑选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水深8~10cm,使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时断时续地摇摆。制作鱼巢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几十个成群地,相隔不远构成穴群。每个穴径约为15cm,深为10cm,产卵受精于穴内。雄鱼于维护鱼卵孵化。当其它鱼挨近时,雄鱼猛扑向侵略者,驱赶侵略之鱼。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使穴中水流转,使用水流辅佐卵孵化。看护到仔鱼能自行游动停止(7~8天)。此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雌鱼产完卵后离巢寻食。黄颡鱼怀卵量为1086~4469粒,老练卵径1.7mm,受精卵为黄色、黏性、沉于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其产出的卵径约为2.5mm,两天内即可孵化。黄颡鱼可能为分批产卵的鱼类。

  黄颡鱼人工饲养是近年开发的饲养新技能,目前国内首要有四大饲养会集区域,广东省佛山市、浙江省湖州市、湖北省荆州市、四川省眉山市。

  饲养黄颡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宜过厚,以泥沙质底为佳。池塘要求排灌便利,水量足够。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消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9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生物。

  池塘主养黄颡鱼,鱼种标准以10--15厘米、体重15--35克左右为佳,每亩放2500--5000尾左右,并配养鲢、鳙鱼各100尾,用以调控水质。饵料日投喂量,全价合作饲料按鱼体重的1%--4%左右、小杂鱼虾按体重10%左右投喂。人工合作饲料可参照下述配方进行制造:鱼粉30%--40%,菜饼10%--35%,豆饼20--30%,次粉15%--18%,米皮糠10%--15%,诱食促长增加剂2%--5%。因为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因而,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质量开展要求较高,不然影响黄颡鱼的正常成长。对现已驯食的人繁种苗可直接投喂人工饲料,对天然种苗还须经驯食1周左右才干正常摄食作业饲料。驯食办法:先用鱼糜沿池边泼撒,1--2天后,待鱼种开端前来摄食,再逐渐增加人工饵料搅入鱼糜中定点投于水边,最终转为悉数人工饲料进行定点、守时、定量投喂。

  黄颡鱼套养在其它养鱼池中,可通过池内的一些野杂鱼虾,不用为黄颡鱼另行投喂饲料,每亩放50--100尾标准在35克左右的鱼种,可获得10--15公斤产品黄颡鱼。套养黄颡鱼种的放养标准不宜过小,池中不宜再配养其它凶狠的肉食性鱼类,如大口鲶、乌鳢等。

  黄颡鱼耐低氧较惯例鱼差,喜清洁水,因而,饲养黄颡鱼的池塘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5--40厘米,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应设增氧机避免缺氧浮头。定时加注新水。黄颡鱼池水不宜碱性过强,用于防病的生石灰用量不宜超越20克/立方米。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饲养中一般无大病。但在饲养中受时节、气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色和养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部分感染和寄生虫生于鱼体鳃丝及内脏各部位引发疾患,需在平常饲养中留意仔细观察,针对不正常的状况提早防备。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