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泥鳅饲料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2024-04-23 16:12:38 泥鳅饲料

  其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呈灰黑色,体侧下半部及 腹面呈灰白色,体侧密布暗色小点,并排列成线 纹。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

  泥鳅是温水性底层鱼类,适宜生长的温 度是10~30℃,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 。 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就会 钻到泥里去,停止活动。

  故将其称为泥鳅。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 状,由此向后渐侧扁,体鳞极细小,体表 粘液丰富,尾鳍圆形;

  大鳞副泥鳅: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 水系,数量较少。因其体形较真泥鳅更为侧扁, 故很多地方称为扁鳅;在有的水系中,其体色呈 浅黄,故也有人称之为黄斑鳅或黄板鳅。

  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 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 夏花每平方米100-150尾,体长在5厘米以上 的苗种可放养每平方米50-80尾,条件好的 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 少放养量。

  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 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 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晚三 次投喂。

  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 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 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 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 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 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 提供天然饵料。

  利用稻田开展泥鳅养殖,需在稻田内开挖 养殖泥鳅的“鱼沟”,一般沟宽0.5~1米, 深度为30~50厘米。整个稻田的“鱼沟”由 围边沟和中间的“十”字沟或“井”字沟 组成。一般“鱼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 10%~15%。

  幼苗阶段体长5厘米以下时,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 如浮游动物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

  5~8厘米时转变为杂食性,主要摄食小型甲壳类、 丝蚯蚓、摇蚊幼虫、水生和陆生昆虫及其幼体、 蚬类、螺等低栖无脊椎动物幼体,同时摄食丝状 藻类、硅藻、水陆生的碎屑及种子;

  放养前彻底清塘,以每亩100公斤生石灰全 池泼洒消毒。在养殖期间,特别是在鳅苗 阶段,要及时清除敌害生物。

  对水蜈蚣、蜻蜓幼虫和红娘华等,按每立 方米水体0.5克晶体敌百虫的标准配制成药 液,全池泼洒。也可以在水蜈蚣聚集的水 草、粪渣堆处,加倍用药。

  对于鳅池中的水蛇,可用硫磺粉末来驱赶, 效果明显。方法是在鳅池附近撒硫磺粉, 每667平方米(1亩)用2千克左右。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对食物的要求不十 分挑剔,水中的泥沙、殖质、有机碎屑都 是其食物,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硅藻 类、绿藻类、蓝藻类、裸藻类、黄藻类、 原生动物类、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等。

  ②鱼粉或肉粉5~10%,血粉20%,菜籽饼30%~40%, 豆饼15%~20%,麦麸20%~30%,次粉5%~10%,磷 酸氢钙1%~2%,食盐0.3%,并加入适量的鱼用无机 盐及维生素添加剂;

  ③豆饼粉25%,菜籽饼粉35%,鱼粉20%,蚕蛹粉10%, 血粉7%,次粉2%~3%,添加剂少量

  (2)施肥:保持黄绿水色,透明度喂15~20厘 米,如呈茶褐色或黑色,则说明水质恶化, 应加注新水,如果水色过淡,则应追肥, 每平方米施尿素2~6克,也可以每平方米施 畜禽粪肥100~150克。

  人工饲养泥鳅要注意将高蛋白质的动物性 饲料与植物性纤维饲料配合投喂,促进泥 鳅消化。

  水温20℃以下时,植物性饲料约占 60﹪~70﹪;水温20℃--23 ℃时,动、植物 饲料各占一半;水温23℃--28℃时,动物饲 料可占60%~70%。

  如果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就会减食 或停止摄食。一般的日投饲料应按水温的 高低灵活掌握。

  (3)日常管理:巡塘,了解吃食情况,水质 管理,防治疾病,放止浮头和泛池,防止 逃逸。

  近年来,受泥鳅市场价格的影响,稻田养 殖泥鳅也发展迅速,仅河南省范县目前就 有稻田养殖泥鳅面积2000多亩,一般亩产 泥鳅500千克以上,亩利润在5000元以上。 所养殖的泥鳅直接通过天津出口到韩国、 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 深受欢迎。

  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 技术。现将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3)要分散放养鳅种,多点投放,以防鳅种汇聚在很小 的水域,对生长不利;

  (6)放养密度要合适,3厘米长的鳅种100~150尾/平 方米,放养5~6厘米的鳅种50~100尾/平方米,有微 流水的可以多放,若采用无土养殖则放养密度可加大到1 倍.

  俗话说:天上斑鸠,地上泥鳅。泥鳅素有“水中 人参”之美称,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 富,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深受广大 消费者的青睐。

  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 能力强、运输方便、饲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 产养殖品种,市场售价翻了几番,并呈继续上涨 之趋势,而且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人工养殖泥鳅的超高效益已经引起广大养殖者及 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泥鳅特别贪食,在养殖过程中,动物性饲 料不宜投喂过多,以免摄食过量,阻碍肠 道呼吸而导致死亡。

  泥鳅多在夜晚摄食,白天大多潜伏在泥中, 喜上半夜外出觅食。泥鳅一天中有两次摄 食高峰,即上午7~10时和下午4~6时,早晨 5时左右是摄食低潮。

  投喂量以每次2~3小时内吃完为准,初期日 投饲量为0.5%~1%;中期为1%~2%;后期为 2%~3%。

  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一 般刚孵化的鳅苗,体长约0.3厘米,一个月后长到 3.0厘米左右,半年后长到6.0厘米左右,第二年底 体长可达13厘米,体重15克左右。

  【症状】病鳅体表长满白色絮状菌丝,游动 缓慢,久之体弱而亡,该病春季易发生;

  靠近水源,地形有起伏的地方最好。面积 300~1000平方米,长方形,东西走向,池深 90~100厘米,水深50~10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 20~30厘米,溢水口与正常水位相平,排水口与池 塘底泥面相平,有土养殖则需放20厘米的泥层。

  放苗前15天用生石灰100克/平方米消毒,或者 漂白粉20克/平方米,1周后施入基肥,并放如水 葫芦、水花生等遮阴植物,并设置饵料框3~5个。

  榆县墩尚镇,2007年就发展池塘围网养鳅1.6万亩, 相关从业人员有11250人,在全国13家泥鳅加工、 出口龙头企业中,赣榆县墩尚镇就占了8家,泥鳅 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九成以上,养殖户取得了 亩均效益2万元(高的达10万元以上/亩),人均增收 7000多元的好效益。

  泥鳅属。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 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我国除 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 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 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 极广,群体数量大,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 鱼类。

  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 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 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肠呼吸不 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 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 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 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 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 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 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江苏省连云港养殖者基本都是收购野生泥鳅苗进 行投放养殖。收购的野生苗一般体长为7—10厘米, 尾重5—8克,当地养殖者一般每亩投苗1000千克, 初夏投放的鳅苗,到年底一般可以达到尾重15— 20克的商品规格。

  繁殖时间每年4~9月,其中6~7月最旺盛, 产卵时要求水温18~28℃,以25℃最好; 20℃以下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点前 产卵,20~28℃时多在雨后或半夜产卵; 受过精的卵有一定粘性,但不强易脱落。

  对水鸟要随时驱赶,及在鳅池中每两米设 置一根透明的细线,可有效防治水鸟对泥 鳅的危害。

  对蝌蚪等要及时捞出,对于黄鳝、乌鳢等 凶猛鱼类,要在进、排水口处绑上铁丝网 或塑料网,防止它们进入养鳅池。

  ①小麦粉50%,豆饼粉20%,米糠10%,鱼粉或蚕蛹粉10 %,血粉7%,酵母粉3%;

  泥鳅卵为圆形、米黄色、半透明,卵 径为0.8~1毫米。水温在25℃时11个小时 就可出苗。

  把5~6厘米的鳅种养成尾重20克以上的商品鳅。 (一)成鳅的池塘养殖 池塘围网养鳅是目前的主要养殖模式,仅江苏赣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