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种小麦 “渤海粮仓工程”让贫瘠土地变粮仓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黄颡鱼饲料

盐碱地种小麦 “渤海粮仓工程”让贫瘠土地变粮仓

2024-04-11 01:52:03 黄颡鱼饲料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记者李鑫)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马上就要进入5月了,正是小麦的孕穗抽穗期。这段时期,小麦耗水量最多,只有水肥充足,麦子才能长得好。而在山东省滨州市的一些地区,盐碱地里种的小麦,长势不错,当地农民正盼望着迎来丰收年。本台记者近日到山东滨州实地调查采访发现,这一切都得益于“渤海粮仓工程”。

  记者来到山东省滨州市,在无棣沾化等地,路边小麦的长势很好,当地种粮大户张汝和和记者说,这些地多为盐碱地,以前在盐碱地上种粮,是不可能丰收的,如今这样的情况得到了改变。他承包的4千亩盐碱地,去年小麦的亩产量,达到了800斤,按照眼下的墒情推算,今年小麦丰收,不是问题。

  张汝和:要是说我们小麦平均产量,能达到800斤,再加上国家125的补助,几乎我们能把全年的承包费,和当地小麦的费用,能够平起来实现保本。

  张汝和:这些地,盐碱程度很高,由于最近这几年,棉花的价格不稳,又加上人工雇工这一块,年轻人和一些有一技之长的,都外出打工了,最没有一技之长的,干个建筑,一个月拿个5千几,所以说,有些地块都荒起来了。

  盐碱地上没法种粮食,地荒了价格自然便宜,这点张汝和算的很明白,不过他也清楚,包盐碱地种小麦,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张汝和:想当年种这个小麦时,我也是捏了一把汗,这个心里也非常担心,这个盐碱地种小麦,说实在话,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从心里没底,到粮食丰收,再到产量,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张汝和的心里是踏实的。张汝和的转变,实际上与一个项目有关,这就是渤海粮仓工程。2013年4月,以中科院专家为主的科研人员,开始在河北山东建立科研基地,准备攻克盐碱地种粮的难题,渤海粮仓项目真正开始启动。如今,2年过去了,这个工程进展的怎样了呢?滨州市渤海粮仓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徐新忠告诉记者:

  徐新忠:通过前一段时间,我们测土的实验数据老看,它的含盐量,已经降到了千分之二以下,是很适合小麦的生长环境。这就是用微生物的方法改良土壤的基本效果,原来的时候没有配套的工艺和方法改造,只能种一些棉花之类的相对耐盐碱的作物,在盐碱地上种粮食,这个应该说是一个奇迹。

  环渤海地区,有5千多万亩盐碱地,在山东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德州三个地区,在盐碱地种庄稼,改良土壤是重要环节,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菌肥,叫ETS,中科院进行了引进创新,使用这种肥料,可以切断土壤往上返盐的毛细管,以此来降低耕作土层的含盐量,实现保湿保水的效果。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长生:

  刘长生介绍说,在盐碱地上增施ETS微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的品质,每亩的投入,大约在200元左右,高于普通肥料,不过依旧划得来。

  刘长生:比如多投入了300块钱,400块钱,我觉得非常划得来。在土壤改良这部分,国家加大一些补贴。

  在盐碱地上种粮,除了改良土壤,还有一件很关键的事,就是找到比较合适的种子。山东鑫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友秋:

  张友秋:各地的土壤环境、盐碱含量和各种微量元素,成分是不一样的,如何筛选出适合不同生态区的抗盐碱的品种,应该是很重要的课题。

  为了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在盐碱地区种小麦,应该要有两个以上的优良品种,经过科技攻关,一批抗碱耐旱的小麦品种,比如小偃60等,已经培育出来,不过整体看来,这些品种还处在试验阶段,每个品种的优劣还不能完全确定。在济南市长清区,有一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占地200多亩,集中了全国各地200多个小麦品种,在这个地方进行试验,吸引了很多经销商和农民,前来参观。

  农民李光勇:我来的目的是看看这些品种,哪个能适应我们地区那块,自己在品种上起码有数了,对咱以后引进种子,心里就放心了。

  在试验站里,记者看到,抗碱耐旱的小麦品种有很多,各个品种的品相、长势一目了然。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副站长曲辉英介绍说,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胜出的品种,通过生产试验,进行品种审议后,就能大规模的推广。

  曲辉英:就是达到一个种子管理部门看荷荐种,农民能够看荷选种,作为种子企业和经销户,他们就来看荷销种,通过这样的展示示范,最大的目的还是加速新品种的推广。我们想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

  种粮大户张汝和包盐碱地种小麦,种的是济麦22和小偃60,目前来看效果不错。张汝和说,除了种子选的好,科技的力量,也是不可或缺的。过去在盐碱地上种作物,为了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基本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用水将盐分带下去,盐分一旦往上返,就再用大水去浇,花钱不说,累得苦不堪言。

  如今在张汝和的地里,记者看到有一台名叫智慧稻草人设备,它的作用就是采集土壤的墒情、温度湿度等信息,传回大本营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通过视频系统,实现对作物生长情况的远程监控。

  张汝和:以前我们这个传统的灌溉模式,每亩土地,用水量在130方左右,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我们有80方就够了,这样一来,每亩土地减水量在50方左右。

  张汝和家的麦田是滨州市积极地推进的“渤海粮仓”项目的一个缩影。张汝和和记者说,过去他不是不愿种粮食,只是在多项条件的制约下,在盐碱地上种粮食,是很难丰收的。如今,在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上,他和很多种植户,正在收获自己的吨粮梦。

  张汝和:我感觉到,种地也是一种创业,不管是经商也好,还是投资别的项目也好,那是一种创业,现在年轻人,投身到土地上,也是一种更好的创业。我希望在这个盐碱地上,早一天实现吨良田,带动当地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渤海粮仓工程”让盐碱地重新焕发出生机。实际上,土壤盐碱化问题是土地资源利用和开发最主要的障碍,我国盐碱化土壤分布极其广泛,从热带到寒温带、从内陆带到滨海、从湿润地区到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化地区,都存在大量盐碱化土壤的分布。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