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头条 100吨翘嘴泛滥!四川邛海再发“捕杀令”吃货们能解决它们吗?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翘嘴鲌饲料

生态头条 100吨翘嘴泛滥!四川邛海再发“捕杀令”吃货们能解决它们吗?

2024-04-26 21:33:47 翘嘴鲌饲料

  原标题:生态头条 100吨翘嘴泛滥!四川邛海再发“捕杀令”,吃货们能解决它们吗?

  一则针对翘嘴红鲌的“捕杀令”在社会化媒体广泛了关注,有人提竿跃跃欲试,有人却对细则提出质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事发地为四川邛海。邛海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5.5公里,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深34米,生态资源优越,曾拥有不错的鱼资源。

  当地一位网友发帖称,邛海曾有二三十种土著鱼,其中邛海红鲌、邛海白鱼和邛海鲤为特有鱼种,后来因各种各样的因素涌入了大量外来鱼,目前总鱼种数量达40个。

  翘嘴红鲌是邛海里面最具杀伤力的外来入侵鱼,按照邛海管理部门的说法,邛海第一次发现翘嘴红鲌是2007年,3年后的2010年翘嘴红鲌开始爆发式增长,目前湖中至少有100吨翘嘴红鲌,已经严重威胁湖中渔业生态。

  4月6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邛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路亚垂钓治理邛海翘嘴红鲌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通知》称,为继续控制邛海翘嘴红鲌种群数量,召集广大钓鱼爱好者对邛海翘嘴红鲌进行钓捕控制,全年治理时间为2023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今年,将提供400张垂钓年卡,费用为3000元/张。

  “最大个体可达10千克,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在邛海,翘嘴红鲌这一“凶猛”鱼类的第一次出现,要追溯到2008年前后。

  “我们猜测翘嘴红鲌可能是附近人们放生鱼苗时不小心放进去的。”西昌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董艳珍副教授介绍说,由于这种鱼属凶猛肉食鱼类,在邛海水域暂无天敌,因而这个“外来物种”来势汹汹。

  2010年,翘嘴红鲌数量在邛海水域“爆发”,“还在于其生长快、个体大、没有天敌,而且这种鱼的繁殖能力很强。”董艳珍介绍说,翘嘴红鲌日常吞食邛海里的鱼苗、小虾,因而对邛海里的“原住民”鱼类是极大的威胁,也极度影响了邛海水生态的平衡。

  翘嘴红鲌能在邛海发展壮大也是意料之中的,翘嘴红鲌最佳生长水温18-30℃,繁殖水温20-32℃,由于属于食肉性大型鱼类,在邛海基本上没有天敌,加上生长速度很快,两年可达2-3公斤,这样体型的食肉鱼类就可以在水中凭借体型优势横行霸道了。

  “邛海年年都会投放大量花、白鲢鱼苗,而鲢鱼常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翘嘴红鲌的入侵,打破了整个水域的生态平衡。”董艳珍说。

  今年2月,邛海边曾出现过浮游藻类突然增多的情况。据当地村民介绍,近两年,邛海皆出现过藻类植物猛地增加的情况。那么这一情况的发生,是否与翘嘴红鲌有关?

  对此,董艳珍表示,藻类植物增多或与翘嘴红鲌的泛滥可能有一定关系,但水域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跟水中富含的营养的东西、天气特征情况、水动力等有相关,并不能绝对归结于单一原因。

  其实早在2022年4月,为了控制邛海翘嘴红鲌种群数量,西昌邛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发布钓鱼“征集令”,召集广大钓鱼爱好者们,在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期间,在邛海进行路亚垂钓。

  这一通过模拟小型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垂钓方式,近年来备受钓鱼爱好者关注。由于使用鱼饵为假饵,且装备简洁,干净环保,能较大程度保证垂钓水域的水质不受污染。

  一年治理接近尾声。今年4月6日,西昌邛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再次发布“钓鱼令”,垂钓治理迎来“续杯”,这是否代表去年的路亚垂钓治理对邛海生态治理带来了改善?如今邛海里的翘嘴红鲌还有多少?

  “现在邛海里的翘嘴红鲌数量到底有多少,我们没办法完全统计,但是经过去年的垂钓治理,翘嘴红鲌的数量是有所控制的。”西昌邛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曦介绍说,据公司统计,自2022年5月起,通过路亚垂钓方式共治理“邛海银翘”(翘嘴红鲌)约1.5万尾、3万余斤,“但是路亚垂钓治理翘嘴红鲌并不能说一次性就清理完,这需要一个过程。”

  董艳珍也肯定了路亚垂钓对翘嘴红鲌治理的效果,“路亚垂钓主要是针对一些体型较大的翘嘴红鲌,从实际来看其实能产生一定的效果。”

  “路亚垂钓只是其中一环,目前我们还用了网捕治理、灯光捕捞治理和灭卵治理等方式,针对不一样的规格的翘嘴红鲌采用不一样的方式来进行捕捞。”

  据西昌邛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统计,2022年全年,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共治理翘嘴红鲌约2万尾、4.4万斤,有效控制其种群逐步扩大。相比5年前,5斤以上的翘嘴红鲌数量明显减少,但1至2斤翘嘴红鲌数量依然较多。

  “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邛海里的鱼类有约一半多为外来物种,理想状态是用天敌进行干预,但是这样非常容易导致生态链的破坏。”董艳珍表示,目前利用人工手段进行干预可达到治理效果最优化,但不同的入侵生物所需要的治理方法不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几乎所有入侵生物的危害,都有一个“滞后期”,当我们得知它们泛滥成灾时,已经拿它们束手无策。

  生活在南美洲的吸盘鱼,学名甲鲶,有人看上了它抽象的外表,引进国内当观赏鱼。

  不知道哪位营销鬼才,找到了它的最大卖点——清洁功能,还赐予它新的本地化名字,清道夫鱼。

  但是当虚假宣传被识破,很多人把清道夫鱼放生到附近的池塘湖泊,河中其他鱼种也迎来了死亡威胁。

  这里没有它的天敌,它却喜欢吞食其他鱼种的鱼卵,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鱼卵,也会吞食鱼苗,导致本地鱼类无法繁殖后代,最终走向灭亡。

  当然有人会说,死掉几种本地鱼类不是什么大事,菜市场可供选择的鱼类已经够多了,随便吃。

  但别忘了,食物链上的每一环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蝴蝶效应也同样发生在食物链上。

  我们这么多年致力于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不是人类的沽名钓誉,而是人类的自保。

  上世纪水葫芦刚来中国时,我们只看到了它的益处,能当观赏花也能当畜禽的饲料。而最近几年,它成了人人喊打的生态杀手。

  以它在8个月内,一棵能分蘖成6万棵的超强繁殖速度,一旦失控,其他的水生植物几乎全灭,鱼虾也会因为缺氧而死。

  根据当地医院的统计根据结果得出,豚草已经变成青岛地区花粉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在青岛地区夏秋致敏花粉里,豚草花粉能排到第三位。

  豚草生长在路边,其花粉极易造成呼吸道过敏。人一旦过敏,就会不停咳嗽,流鼻涕,严重时还会引起过敏性鼻炎。

  红火蚁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近些年才来到中国。被它叮咬后,会有性命危险。

  在中国广东,邓女士在市区花园游玩时,不小心被红火蚂咬伤,紧急送往医院救治,两个小时才脱离危险。

  物种入侵造成的灾害,从来不局限于动植物界,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当然不可能独自安好。

  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很多“吃货”网上的朋友表示“吃”就能解决问题。其实,有些外来物种早已是我们桌上的美味佳肴了。

  牛蛙在九十年代就开始在我国被大范围推广养殖。在牛蛙中加入泡椒、花椒等就做出石锅牛蛙、麻辣牛蛙等美味佳肴。

  笋壳鱼最早由泰国进口至国内,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现己成为国内进口的主要淡水鱼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也有售卖。“油浸笋壳鱼”更是广东、港澳地区的一道名菜。

  虹鳟鱼,原产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肉味鲜浓,口感嫩滑、无腥味、无小骨刺。虹鳟鱼与三文鱼十分“相似”,有商家“真假混卖”。其实虹鳟到底能不能算三文鱼,对消费的人来说,其实质也就在于虹鳟能否生吃。

  想当年,南美的福寿螺进入中国后,被当作致富的经济物种进行大力推广。爆炒福寿螺这道菜,一度横扫大中小城市的夜市排档,满足食客们的味蕾。

  但福寿螺的肉质有一个特点,加热过长会变硬,降低口感。所以商家会刻意缩短加热时间,隐患也显现出来。

  福寿螺在烹饪过程中,身上未被消灭的管圆线虫,通过食客的嘴,吃进肚子里,然后从消化系统出逃钻进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在脑脊液中游泳。

  最严重的后果是,食客会出现脑水肿,嗜酸性粒细胞脑膜炎等疾病,严重可致残、致死。

  事故发生后,福寿螺在饭桌上全线撤退,但近些年有些商家竟然拿福寿螺冒充田螺,照卖不误。

  最受吃货欢迎的外来物种,还得是小龙虾。不过日常用于烹饪的都是人工养殖的小龙虾,真正有危害的是野生小龙虾。

  野生小龙虾可通过捕食本地动植物、携带和传播致病源等方式危害土著物种,同时其掘洞习性对水利工程有破坏作用,严重的可能引发决堤洪涝等险情。

  曾参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对滇池流域小龙虾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全面调查项目的杜丽娜说:“小龙虾治理没有特效办法,只可以通过截断、围挡等手段控制其生存范围。而大量人工捕捞反而会扩大其种群生存空间,从而刺激小龙虾加速繁殖。”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廖万金教授坦言,如果“吃货”能解决一切问题,就不需要过多的担心物种入侵的危害了。

  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环保、卫生、动植物检疫、海洋、草原、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此外,普通公众防范生物入侵的意识也需要与时俱进。

  所以,别再迷信入侵物种可以靠“吃货”解决了。学习相关知识、配合职能部门工作。多管齐下、全方位“围堵”,才能让这些外来物种插翅难飞。

  • 网站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